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遗落在田园的碎片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日志

 
 
关于我

刚出生,就挨饿,上学经常不上课。 毕了业,去种田,农场插队五六年。 烧过窑,做过饭,地里农活啥都干。 会犁地,能扬场,扛过布袋交公粮。 脱土坯,上河工,长途拉脚背如弓。 七五年,遭一难,特大洪水悬一线。 文革后,去高考,只恨肚里墨水少。 去读书,跑外调,冷暖尴尬谁知道。 哄小孩,教初中,二十五年作园丁。 跑跑腿,做杂务,十年服务离退处。 现如今,似赋闲,读书骑行两悠然。 蓦回首,看今生,起伏坎坷不轻松。 不后悔,也坦然,乐乐呵呵度余年。

[原]溱洧寻踪(22)之郑昭公墓  

2015-05-16 10:32:42|  分类: 田园游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溱洧寻踪(22)之郑昭公墓 - 田园守望者 - 遗落在田园的碎片  溱洧寻踪(22)
               之  郑昭公墓

 说起郑国公墓总有一种让人隐隐的心痛。郑国公墓出土青铜器的数量令人咋舌,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却无一件能确定铜器主人是谁。最为著名的郑氏三公也仅明确知道其中两公之墓:郑国的第一位国君,战死于“幽王之变”的郑桓公墓位于陕西的华县;郑武公是郑国东迁新郑后的第一位国君,至今不知墓于何处;目前最为壮观的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也是把郑国带到鼎盛时期的郑庄公墓,但据附近知根知底的村民说,现在所谓的郑庄公墓实际上是一座无主的郑姓老坟,近几十年才被好事者辟为郑庄公墓,也算是给郑氏后人祭奠“春秋小霸”提供了一个可以寄托的载体。因此当我站在一片四周都是庄稼地的郑国第四代(第六代)国君郑昭公(子忽)墓前的时候,并没有此前不久站在郑武公之妻“武姜氏墓”前的那种惊异。即便如此,在郑国的23位国君中,除了桓公和庄公外也就这位郑国的短命国君之一直到现在还能留有青冢在世间,也该算是万幸的了。

 在郑国431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23位国君中,继承前任客观条件最好的就是第四代国君子忽,既郑昭公了。子忽的父亲郑庄公在位43年,励精图治, 终于把春秋初期的郑国带到了郑国历史的巅峰时期。作为庄公的长子,又有着不输于他人的能力,两莅君位,却仅仅在位约两年时间,就被手下臣子高渠弥射杀于围猎之中。这不能不说与子忽的任性和没有大局观念的性格有关。

 郑庄公有十个儿子。也许是长子的缘故,子忽最早为父分担起国家的责任,于国有功。他曾在周平王那里做过抵押(人质),还奉父命带兵帮齐国打败了入侵的北戎。公元前706年,北戎入侵齐国,齐僖公求助于郑。郑庄公就派子忽率兵援齐,打败北戎,解齐国之危,并在齐国结识了齐僖公的二女儿文姜。后世有人考证说《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就是写子忽和文姜在齐国驾车出游的的故事。“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这是一幅很香艳、浪漫的情侣出游图。也许是太过亲近就失去了两性之间的神秘感,也许是太过亲密超越了王公贵族的礼仪底线,反正当齐僖公想把最漂亮的女儿文姜许给子忽的时候,却被子忽以“齐国大,郑国小。门不当,户不对。”“大丈夫当自立,不能凭借姻亲依赖别人。”等借口给拒绝了。尽管有其父庄公的过问和重臣祭仲的劝导都没能使这位任性的大公子答应这门亲事。由于失去了和大国结姻的关系,郑昭公二次为君不久就遭到了宋、鲁、蔡、卫等几国的围攻。子忽派祭仲到齐国求援,齐僖公之子齐襄公怠而不出,恐怕就与子忽当年的拒婚不无关系。郑庄公时,庄公欲重用高渠弥。子忽因对高渠弥“恶之”,劝其父勿用。庄公不听。为此,高渠弥与子忽忌恨不已。可是,郑庄公之后,子忽两次为君,都没能及时处置高渠弥以消除隐患,任其重权在握,最终却被高渠弥借机射杀于围猎之中。仅此两件事就足以使自己陷入内外交困的无助窘地,最终成为郑国23位国君中的短命国君之一。

 如今,这个风流倜傥、多才任性的郑国第四代(第六代)国君就躺在眼前这座高大的土堆下面。四周庄稼葳蕤,青草萋萋,与郑桓公墓和郑庄公墓比起来确是有些寂凉。想来被高渠弥射杀之后匆匆下葬的郑昭公,估计不会像其他国君那样有丰厚的随葬品吧。也许正因为如此,郑昭公墓才得以较好地保存至今。白驹过隙,朝代更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虽然经过近三千年的岁月研磨,这个躺在奶奶身边(郑昭公墓距武姜氏墓直线距离也就千米左右)的长孙假如地下有知,也该对郑国土地上翻天复地的变化感慨不已吧。

[原]溱洧寻踪(22)之郑昭公墓 - 田园守望者 - 遗落在田园的碎片 
[原]溱洧寻踪(22)之郑昭公墓 - 田园守望者 - 遗落在田园的碎片

 

  评论这张
 
阅读(1646)|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