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这次回老家,总觉得老家仿佛少了些什么似的,而且不止在一个村子有这样的感觉。
现在农民的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肉类的食用不及城市经常,但五谷杂粮的丰富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村里房子盖得高了,也更漂亮了;屋里电扇、电视、冰箱已基本普及,甚至个别人家还有空调;周邻还是那么热情亲切好客。那缺少点什么呢?我琢磨着。好像是树,对,是那些绿荫如盖的大树。以前的村庄,只要是到了春天树叶成荫后,在村外几乎看不见村里的房屋建筑。远远看到的是一片繁茂的树林,加上村庄一般地势较高,简直就像是一处被森林覆盖的山丘。村藏密林里,林在村落中,是以前的真实写照。而现在却早已看不到那样的荫翳蔽日的景象了。现在的村民为了盖房子,毫不痛心地就会把祖辈栽下的大树砍掉。有些为了院内地面的平整,甚至就不再栽树,而是以方砖甚至是水泥做地坪。这样的农户多了,原先绿荫如盖的村子里就渐渐地不见了大树。从村外看,往日如盖的绿荫变成了长疮的赖痢头一般,斑驳的绿色中随处耸着红砖高墙和水泥抹壁的建筑。烈日之下,平展的水泥地面蒸腾着热浪,让人不敢近前。屋里的电扇疯狂地旋转着,送出潮热的气流,吹在身上有种黏黏的感觉。那种阴翳下的惬意,瓦屋里的阴凉早已无处可寻了。
农村在变,家乡在变,我不知道这种变化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我们失去的已经太多了,从青山绿水蓝天的远去,到今天对一片绿荫、一股清风的奢望,不都是人们一手制造的吗?我忽然记起贺知章的几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要是如今少小离家老贺从远道归来,恐怕他“偶书”就不仅仅是相见不相识的儿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