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遗落在田园的碎片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日志

 
 
关于我

刚出生,就挨饿,上学经常不上课。 毕了业,去种田,农场插队五六年。 烧过窑,做过饭,地里农活啥都干。 会犁地,能扬场,扛过布袋交公粮。 脱土坯,上河工,长途拉脚背如弓。 七五年,遭一难,特大洪水悬一线。 文革后,去高考,只恨肚里墨水少。 去读书,跑外调,冷暖尴尬谁知道。 哄小孩,教初中,二十五年作园丁。 跑跑腿,做杂务,十年服务离退处。 现如今,似赋闲,读书骑行两悠然。 蓦回首,看今生,起伏坎坷不轻松。 不后悔,也坦然,乐乐呵呵度余年。

[原]元宵节之拱灯篇   

2008-02-21 14:24:52|  分类: 往事如歌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元宵节之拱灯篇  

 元宵节还有一项也让我记忆犹深活动,就是放拱灯。后来知道我们所说的拱灯也叫孔明灯,据说是孔明的专利,但是否真是孔明的发明那就是历史学家们的事了。

 当时,制作孔明灯的材料都是生产队提供的,虽然用的材料无非也就是几张白纸、一截细铁丝和一些煤油或柴油,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谁家也难拿出一二斤煤油来供大家观赏娱乐。我本家的三叔是制灯的高手——起码我这样认为,因为放飞的拱灯都是由他来制作的。看上去拱灯的制作并不难,先是用比帘篾稍宽一些的竹篾窝一个直径一尺半到两尺的圆圈,圆圈中间要用细铁丝拧一个十字架,以便放飞时挂可燃物。接下来就要糊一个和竹圈直径一样的、高约一米的纸筒。做纸筒的纸一定要细密结实。纸筒一头粘在竹圈上,另一头也要用纸糊一个严密的、向外凸起的顶,牢牢地和纸筒粘在一起。整体看起来,制成的拱灯就像一个很大的、一头略向外凸起的大纸桶。拱灯制成后,一定要燃一小堆火,端着拱灯,开口面向下,在火的上面,让热气把灯体自然涨起,发现有漏气的地方就用纸糊严。

 放飞拱灯一般都在正月十五十六、没风或微风的晚上,那是相当热闹的场面。晚饭后,全村的老老少少会有一大半人都聚集在村边选好的一大块空地上等待着拱灯起飞。三叔先燃起一小堆柴火,让两个帮手轻轻地抬着拱灯的竹圈,在火堆的上面让拱灯自然涨起后,三叔就会在竹圈的十字铁丝中央搭上一小团饱浸煤油或柴油的棉纱,并且点燃。已被火堆热气涨得蠢蠢欲动的拱灯在燃烧棉纱的助力下,就缓缓地离开了人的约束,冉冉地向上升起。当拱灯一高过人头,看热闹的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呼喊起来。在那个许多人连电灯为何物都没见过的年代,高高悬浮移动的拱灯该是多么壮观的情景呀!只见慢慢升高的拱灯照得下面半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一片通明,那场面足使月亮失色,让星星无光。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追逐着拱灯奔跑嬉闹,大人们乐呵呵的看着天上的宫灯渐渐远去变小,直到消失在一片深邃的湛蓝夜幕中。

 当然,放飞也有失败的时候。拱灯升到空中后,要是突然遇到阵风,就会把拱灯吹歪。这时,搭在铁丝上燃烧物的火苗就会毫不留情地舔上周围的灯纸,拱灯立刻就会变成一个大火球,在人们的惊呼声中,直直地坠向地面。

 
 

  评论这张
 
阅读(546)| 评论(4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